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科普知识 >
焦点资讯:悦读北外滩|“八百孤军”背后的巾帼女杰
来源: 上海虹口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09 22:09:25

▲悦读+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,点击报名

“八百孤军”背后的巾帼女杰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1941年,父亲谢晋元被叛徒杀害。我的母亲凌维诚接过使命,为一群孤军战士做主、出头,倾其所能地帮助他们改善生活。

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节过后,母亲卖掉了地,带着我们4个小孩回到上海,住在永安公司后面一家小旅馆。有个记者知道后发了个消息:谢晋元夫人和四个小孩到了上海,住在新新旅社。第二天就有几位孤军战士来迎接我们,把我们接到吴淞路466号原日本人的房产。我们住二楼,约六七位孤军士兵住三楼,底楼空着。

为了我们几个孩子的求学,也为了孤军士兵的工作和生活,母亲又去了南京要求见委员长。宋美龄接见了我母亲。回到上海后,上海社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他们已知情,会照顾我们。之后他们动员孤军官兵去部队,到那里可以获得晋升。但是绝大部分孤军官兵都不愿意去打内战。后来又想了其他办法,都没成。她说:“团长(我父亲)牺牲了,作为团长夫人,我要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。”

孤军官兵和我母亲商量,搞了个四行孤军工业服务社,牌子就挂在吴淞路466号底楼。买来了一些机器,生产孤军牌毛巾、袜子、肥皂等,帮助大家维持生计。这样过了大约一年,终因物价飞涨及其他因素,进行不下去了。

母亲与唐棣、李春林等连排长商量,将原孤军营空地、我父亲墓地周围管理起来,让躲避战火从苏北等地逃到上海的人搭些草棚、竹棚,每月向他们酌收少量租金,每月收上来的这些钱由我母亲分配,既维持我们家的开支,同时帮助孤军战士渡过难关。那时百名左右的孤军士兵,每个月有生活补贴,到时候他们来看我母亲,像领工资一样领津贴。以后我母亲又通过我父亲生前熟人关系,为孤军战士介绍工作,实在找不到工作,愿意回原籍的,母亲再拿出一笔钱给他们做路费和安家用。

上海解放以后,我母亲曾写信给陈毅市长,说了我们住进吴淞路466号的经过,以及胶州路谢晋元墓地周围空地准予出借收取少量费用的原因,最后要求市人民政府准予照前例办理。

陈毅市长对我母亲的信很重视。八百壮士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。1949年10月24日,按照陈毅市长的指示,市府发出秘四字第589号指令:“谢晋元参加抗日,为国捐躯,其遗属应致照顾,吴淞路466号房屋一幢及(谢晋元)墓地一段,悉仍拨归该遗族谢凌维诚居住使用,一般费用酌予减免。”

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指令,明确了住房和墓地一段的使用归属问题,更重要的是以正式文件肯定了我父亲“参加抗日,为国捐躯”,肯定了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历史贡献。

1953年以后,原孤军营官兵不少人都走了,但不管谁离开,我母亲都会给他们路费和安家费。如今他们的子女提到我母亲,也是一口称赞,说她视孤军官兵如亲人。我母亲说,很多抗战将士尸骨都找不到,我们家已经好很多。我母亲于1991年1月7日不幸病逝。此前她身体一直很好,后来由于患上糖尿病,最终导致并发症去世。

▲抗战胜利后凌维诚与八百壮士幸存者相聚上海(网络图)

END

往期推荐

悦读北外滩 |从上海大小姐到谢晋元夫人

悦读北外滩 |虹口之子颜福庆

悦读北外滩 |霍元甲与“精武体操会”

悦读北外滩 | 颜福庆学医的起点

文章来源:“爱上北外滩·关于虹口的记忆”丛书《虹口源》,主编:李天纲、王启元,有删减。

作者:谢继民(口述),陆其国(整理)

讲述人:泳儿

编辑:葛敏敏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